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04-22  

「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18-19日,由广州外国语协会和广州华商学院外国语学院主办,网易有道、明校汇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协办的“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华商学院(广州校区)隆重举行,来自澳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北京好策科技有限公司等40余所高校、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近300人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

数智赋能,共创未来新程

本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与外语教学的融合、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多维度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学的新模式与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的路径。

上午8:30,“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专题研讨会”正式开幕,开幕式会议由广州华商学院特聘教授肖坤学主持,肖坤学教授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嘉宾和主旨发言人。

图 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专题研讨会开幕式

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不仅推动了社会资源的高速配置,更重塑了外语教学模式。AI技术既给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给外语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AI技术创新外语教育的潜力和避免AI技术依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当前学术界和广大外语教师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议题。

图 广州华商学院特聘教授肖坤学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第一项议程由广州华商学院党委书记陈玉欢教授致欢迎词。首先,陈玉欢书记代表广州华商学院向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致辞中,陈玉欢书记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以及师资力量,并表示外国语学院是我校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外国语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成绩显著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她指出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外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共同推动外语教育的智能化转型。最后,她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图 广州华商学院党委书记陈玉欢作欢迎致辞

研讨会第二项议程由广州商学院校长马蔚兰教授发言。她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生态,广州华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秉持着“技术赋能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用智能技术为个性化学习开辟新径、为跨文化能力培养注入动能,同时打造了智慧语言实验室、开发智能评估系统、与多家科技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平台等AI+教育实践,致力于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最后她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并相信本次研讨会一定能够为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 广州商学院校长马蔚兰致辞

会议第三项议程由广东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屈伸译审发言。他指出教师与学生在使用AI技术时应该用之有道,不要盲目使用或过度依赖,同时应该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接受AI在各方面带来的重塑。本次研讨会彰显了广州华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紧跟时代,守正创新的责任与担当,他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与会嘉宾能找到使用人工智能的度量衡。最后他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图 广东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屈伸译审致辞

会议第四项议程由广州外国语协会执行会长潘雪峰致开幕辞。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当今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教育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也因为人工智能添加了新的“燃料”,全新的理念、方法和工具也应运而生。本次论坛的核心是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通过专家学者的主旨报告发言学习最新的知识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上的应用价值。他希望各专家学者能通过本次研讨会深入交流,携手共进推动外语教育的智能化发展,为共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外语人才努力奋斗。

图 广州外国语协会执行会长潘雪峰致辞

开幕式至此告一段落,与会嘉宾在广州华商学院(广州校区)中央图书馆大门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随后正式进入研讨会的主体环节。

图 研讨会合影


本次论坛共安排6位专家做主旨发言和2个分会场的专题发言与交流。本次学术研讨聚焦人工智能时代语言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范式变革,多位专家从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维度呈现了前沿研究成果。主旨报告通过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论证了其引发教学变革的潜力,并指出AI工具应用能力将成为教师核心评价指标;提出翻译人才培养需构建AI素养、跨文化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三位一体的新体系,强调课程改革应融合技术实操与伦理教育;指出外语教学需实现从文本中心到任务驱动的范式转换,将AI作为基础工具而聚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性提出"反身性探究"框架,通过教师与AI的互动闭环实现教学认知升级;展示了语料库与DeepSeek协同赋能的智能命题系统,为阅读测评提供研究-技术-反思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系列报告共同凸显三大核心命题:第一,AI技术正重构语言服务领域的能力坐标,催生"技术素养+人文底蕴+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标准;第二,教育者需超越工具层面认知,建立"技术赋能-教学反思-范式创新"的良性循环;第三,区域特色与全球视野的融合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维度,如湾区经验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启示。这些研究既包含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创新案例,也涵盖宏观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思考,为数字化时代的语言教育转型提供了理论参照与实践路径。

研讨会最后,由广州华商学院特聘教授肖坤学作闭幕致辞。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一场恰逢其时的高质量学术盛宴。专家的主旨报告和学者们交流与探讨不仅是学术观点的汇聚,更是教育智慧的升华。通过主旨报告与交流讨论,学者们一致认识到,人工智能绝非替代教师的工具,而是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支点。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平衡本质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唯有以教育本质为锚点,让人工智能成为“有温度的生产力”,方能实现外语教育从“高效教学”向“高质育人”的跨越。技术是翅膀,人文是根基。我们应该以敬畏之心拥抱新技术,以人文之光守护教育初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曾用强、澳门大学教授李德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梁茂成、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金檀、北京好策科技有限公司CEO郭永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欧阳护华分别进行主旨发言,内容新颖,各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为外语教师提供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助力广大外语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精髓,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 

主旨报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曾用强、澳门大学教授李德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梁茂成、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金檀、北京好策科技有限公司CEO郭永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欧阳护华分别进行主旨发言,内容新颖,从不同角度对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为外语教师提供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助力广大外语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精髓,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 

图 曾用强教授作题为《AI时代外语教学观念的转变:从文本教学到任务实践》的主旨发言

图 李德凤教授作题为《AI 时代翻译人才培养:核心素养与实践》的主旨发言

图 梁茂成教授作题为《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分析》的主旨发言

网易有道总经理李征华作外语教育教学资源介绍

图 明校汇教育总经理魏雄伟作外语教育教学资源介绍

图 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丽军作外语教育教学资源介绍

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朱林民作外语教育教学资源介绍

图 华语教学出版社主任陈小琴作外语教育教学资源介绍

图 金檀教授作题为《语料库赋能DeepSeek辅助命题:以阅读测评为例》的主旨发言

图 北京好策科技有限公司CEO郭永生作题为《AI赋能大规模学习与评测系统探索与实践》的主旨发言

图 欧阳护华教授作题为《反身性探究:如何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模型互动来提升教师的知行合一教学实践》的主旨发言


专题发言与交流

第一分会场人工智能与外语课程的融合发展


第二分会场人工智能驱动的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精彩瞬间

合影

图 广州华商学院中央图书馆报告厅合影

图 研讨会合影


结语

下午5:30,大会圆满结束。本次研讨会具有三大特色——“高”“广”“远”。“高”体现在站位高,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广”体现在议题覆盖广,从外语教学模式变革到教学方法创新,从教师发展路径到学科专业建设,多维度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教学领域的核心问题;“远”体现在研讨会主题与议题的战略眼光,既立足当下外语教学实际,又面向外语教育未来的发展需求。

未来,外国语学院会将本次研讨会成果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继续深化“技术赋能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携手各界共建智能教育生态,让外语教育在守正创新中迈向新台阶。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浪潮中,共同谱写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字|卢永行 编辑|卢永行 初审|谢瑶 复审|张春艳 终审|何顺发


上一条:王锦秀顾问一行莅临外国语学院指导校友工作

关闭


Copyright © 2020 广州华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